网站公告:
  书画资讯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
·范曾签名版收藏邮票
·北大教授高译所长到访中国书画..
·百度百科专访录制中国书画协会..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
·崔自默主席与影视演员画家李嘉..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推出聂..
·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白十源先..
·您手上收藏有流动性吗?疫情冲..
·艺术行业复工:展览重开只是起..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
·奥美之光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入会须知
·中国书画协会入会须知
 
书画资讯
首届新疆当代艺术节开幕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从艺术展厅中走进,再走出,我们已经不是同一个人。艺术的“新”挑战着我们的思维,挑战之中,我们固有的一些东西松动了,敞开了一块空间,新的元素就填充进来了。于是一种欣喜雀跃在心中涌动。这也许就是艺术真实的魅力。当我们时常感受被“新”填充的愉悦之后,我们会发现,对新的渴求早已在心底安放。那渴求其实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外在的物,而是针对我们自己,那渴求是在渴求认识自己,认识被惰性、偏见、恐惧等等遮蔽的原本的自己。

  一幅画中的一双眼睛可能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的眼睛,一个欢悦翻腾的身体也许会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体的另外一种可能,一幅千年前的壁画里一个安详的微笑也许就在告诉我们,那微笑里也有我们的安详。这就是艺术的神奇,它帮助我们看到仅凭我们自己永远无法看到的自己,一个潜在的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你有时间吗,如果有,来首届当代艺术节的展厅,来自治区博物馆的展厅,安安静静地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真实地给自己一点时间,也许我们会获得一个扩大了的心灵的空间,于是得以摆脱一些物的牵绊,去朝向一种明朗的、释然的、开怀的生活。 ——编者

  如果没有欣赏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展出的新疆当代艺术联展,我对新疆当代艺术的丰富多彩不会有更深的了解。

  伴随着 “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盛大开幕,7月21日,“首届新疆当代艺术节”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也拉开了帷幕。

  “首届新疆当代艺术节”分为几个不同的板块,主要是通过当代艺术语言表达新疆印象与新疆的精神内核,其中,最能体现当代艺术特征的要属新疆当代艺术联展了。

  新疆当代艺术联展又分为四部分:当代艺术展,新锐艺术展,影像,雕塑。参观其中的每一部分,对我的思维都是一种挑战。

  走进当代艺术展的展厅,先被一幅幅大大的“馕”字吸引,同样的字,在同样的纸上呈现出同样的墨迹,不同的是每个字体间的细微变化,一数,竟有40多个“馕”字。

  脑海中出现大大的问号:啥意思?当我们面对一件新奇的作品时,大脑常会顺着惯性思维去寻找答案,如果从自己头脑中找不到,就会找一个人来说明。

  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宋青松给我的解释是,用试验水墨写下40多个“馕”字的作者吴强是想表明,民族小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传递。

  大厅里那些铺在地上的白色小气球,飘飘荡荡,游走不定,不要以为是工作人员忘记把它们扎起来了,它们就那样铺在地上的,每个人走过带起的气流都会让它们活跃一阵。

  想了半天,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为什么?宋青松说,这些白色的小气球,就像当代艺术的细胞一样,是活跃的,是跳跃的。它们也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向当代艺术敬礼。

  宋青松很忙,被人叫走了。我只好一个人去看,去想,去理解。出乎意料的是,当天,每幅作品前都插上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作者的创意和想法,细看那些纸条上的言说,有一种豁然的开阔。而头一天来看时,由于没有那些小纸条的引导,有些作品我看了好几遍还是一头雾水。

  牛军的《孩子·老人》系列让我再次驻足,纷乱的线条和色彩中,一老一少两张脸庞依稀可见,最抓人的是他们的眼神,透过色彩,直逼内心。牛军在纸条上写道:“生命一直是我主要关注和表达的主题,《孩子·老人》系列作品力图表达我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表达我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以及社会精神状态的关注,用宗教般的虔诚探讨生命的意义,我喜欢法国艺术家杜尚的一句话,"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站在卡米力·阿不都许库尔的画幅前,我一度迷失在色彩的恣意中,《激情》是色彩的调色盘,《梦》是另一种意向的现实,《我的朋友》是一堆色彩堆积而成的情感。他在小纸条上表达了对《我的朋友》的阐释:“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过不平凡的经历,也拥有着钢铁般坚硬的性格。他对生活的热情,对艰苦不屑一顾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因此在这幅肖像中我运用了明亮的黄色、橘黄色来勾画他鲜明的个性,不被困难所压倒的韧性。运用热烈的红色来表示他热情饱满的心态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而用蓝色来表示他对生活的宽容和冷静以及他所拥有的单纯心灵。一系列颜色的运用真实而饱满地呈现了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因此,这不仅是一幅肖像画,也是你运用无限遐想的空间。”

  如果说当代艺术展展厅里的作品是作者对物象的种种表达,同时也在探究人心的深度和浓度,那么,新锐艺术展里的所有作品都在试图深入内心,呈现关于人性,关于人生,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又往哪是去的终极思考。于妍的作品《一个婚礼》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女孩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所爱。张惠的作品《冥想》系列以忧伤而诗意的面孔,用干净利落的笔法,传达内心世界的善良与真诚,同时探讨了人类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还有张田宇的作品《娃娃》系列,彭鑫的作品《你懂得—1》,这些作品都以卡通的方式完成。《娃娃》系列凭借女性艺术的视角,传达了一位小女人细微而执著的忧伤,以及她精致的小情绪和浪漫情怀。《你懂得—1》则轻松而拟人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爱,色泽明快,艳丽中透露出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还有《驼铃印象》、《猫头鹰》、《老人》等作品,它们都撞击着我的思维,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对新疆这片土地以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行为了解得太少了。

  影像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也是另一种阐释。阿里·卡的工业系列,通过淡然冷静的色彩处理和不动声色的废墟景观再现,对工业技术时代下人类的未来作了客观而坦诚的觉察和想象,人与自然怎么才能和谐共处,我们要去向哪里?

  崔新勇的一组厂房系列,使用古老的针孔技术,记录了克拉玛依周边的一些厂房,这些造型单调结构雷同的建筑景观,呈现了人类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孤独与困境。

  雕塑是另一种表达,当代艺术中的雕塑作品并没有单独设一个展厅,它们穿插在画幅之中,在一个个角落安身,看似静止不动,躲开喧闹,实则是没有声音的呐喊。

  才吾格加甫用玻璃钢制作成的雕塑作品《马》从外形上看完全没有马的韵味,但它体现出的草原文化却是那么直接。

  殷小龙的雕塑作品《红歌大赛》由三排仰头高歌的小学生组成,他们戴着红领巾,穿着红衣服,连他们的身体都是红的,他们纯真而又自然,他们高高扬起头,嘴巴张得大大的,在这一雕塑作品跟前站一会儿,似乎真切地听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奔放的歌唱……

  据了解,新疆当代艺术联展集合了新疆早期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及青年群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两百余件,参展艺术家六十余人,包括现居新疆的本地艺术家及新疆籍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的艺术家,他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赞美和思考。是新疆当代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次让观众思维飞跃跳动的艺术行为。一位市民在新疆当代艺术联展上仔细看作品。 本报记者秦梅花摄 “华彩龟兹” 贯穿时空通道新疆龟兹壁画临摹作品展集纳十几位龟兹壁画临摹创作者作品新闻报道记者郑义源当人们怀着几分敬畏之心,观摩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龟兹壁画”时,恍如走进了五彩斑斓的汉唐盛世的塔里木河流域,人们在饱蘸龟兹古国浑厚文化底蕴的遗风里徜徉,甚至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这个集龟兹、汉风、回鹘不同风格为一体的西域佛教中心,人们接受着来自中国古代文明的一次形象生动的精神洗礼。

  在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舞蹈节里,节中套节,7月21日,作为舞蹈节的一个套曲,首届新疆当代艺术节随之展开,位于乌市七坊街2号园区的5号展厅,由新疆龟兹研究院承办的“华彩龟兹”新疆龟兹壁画临摹作品展为人们贯穿了时空通道,鱼贯而入的人们轻轻走进这个古朴宁静而幻彩炫目的世界,在用敬仰之心观摩着一幅幅宛若真品的临摹壁画时,也在用心灵铭记那一段渐行渐远的岁月。

  国家二级美术师、新疆龟兹研究院美术系主任郭峰告诉记者:“这次展览集纳了十几位龟兹壁画临摹创作者的77幅作品,这些画家十几年来临摹龟兹壁画,他们几乎全部出自新疆龟兹研究院。”

  郭峰介绍说:“此次展出的龟兹壁画艺术摹本,是新疆龟兹研究院老中青三代画家对龟兹壁画艺术如醉如痴追求的结果,他们用孜孜不倦的精神真诚研摹的结晶,是为了更完美地向人们展现龟兹壁画不朽的魅力,全面弘扬中国优秀的古代民族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此次展区除了77件临摹的壁画外,还有关于介绍龟兹各石窟的文献图片区,各画家的简介,各石窟出土文物的图片,以及一部分流失海外的壁画残片,另有一个影像资料厅,循环播放龟兹石窟的纪录片,以供人们欣赏。此次临摹壁画展将延续至8月20日。两位市民在拍摄龟兹壁画临摹作品。 本报记者 秦梅花 摄我们一起来跳舞七坊街首届(全疆)街舞大赛开赛新闻报道记者阿比拜 实习生郑雪婧红红的太阳照在了火火的现场上,火火的笑容红红地映在了每个人的脸上。7月21日,七坊街首届(全疆)街舞大赛现场,来自新疆各地的200多名街舞精英摩拳擦掌。

  震撼人心的jazz音乐响起来,参赛的、观看的每个人身上的神经都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着。报名参加了机械舞、锁舞、个人技巧舞、嘻哈舞项目的外号“小鬼”的法尔凯特胳膊上的肌肉随着音乐的响起开始跳跃起来。“不要害怕,我的身体已经融入到了节奏里,只要有音乐响起,我身上的每块肌肉每个神经都会跳动起来,我没有办法控制着不要跳,因为它们已经听不到我的声音,只有音乐才能控制住。”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比赛开始时,场内的选拔正在进行,场外选手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围成了一个圈,开始随意地跳舞。在这里,舞台已经没有了界限。有音乐的地方,就有舞蹈。而掌声总是不吝惜地鼓给出来跳舞的朋友们。每个舞蹈者身上那张扬青春个性的服饰,那充满自信的动作,让围观的观众朋友们也都融入到了他们的舞蹈世界中。

  现场最小的5岁选手也在大家的掌声中舞起了双手。认真的表情,灵动的双眼,精彩的结尾手势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不要看我小,但是我非常棒。想挑战我的请站出来。”嚣张的语言,夸张的手势透露着街舞王者的风范。

  在这里,跳街舞的朋友们见面方式也变得舞蹈化。两个手拉在一起,肩碰肩,手掌相互拍一下,大声叫一声“呦呦呦”,以全身的活力、热情澎湃的感觉告诉对方“嗨,舞友,你好吗?”

  在这里,年龄已经没有了界限。只要你会跳,会动,只要你热爱街舞,那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报名参加的选手们从最小的5岁到最大的30多岁,都已经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民族,忘记了语言。只有街舞成了这个世界可以交流的手段。

  大赛负责人曹辰祥告诉记者,此次街舞大赛还加入了“城市大战”街舞比赛,来自昌吉、伊犁、哈密、乌鲁木齐的街舞团队们将首次在这里进行城市街舞比赛,角逐最棒城市团队。七坊街首届(全疆)街舞大赛现场。 本报记者 秦梅花 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保护成果展开展看骄阳下的 “舞蹈之柱” 新闻报道记者刘俊佑 实习生李广兴 7月21日起,只要路过乌市延安路上的新疆艺术剧院,都能欣赏到一道别样的艺术风景:骄阳下的“舞蹈之柱”,用十多幅飞旋的画面展示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舞蹈之柱”由四根色彩鲜明的圆形柱子组成,分别取名为 “舞动的绿洲”、“舞动的沙漠”、“舞动的草原”、“舞动的高原”,每根柱子都是一道风景,四根柱子就是一大片风景。远远望去,在骄阳下跳跃着的,仿佛想要飞向天空的白色“舞”字格外醒目,一个“舞”字串起的是一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风景,是一片心连着心、情连着情的风景。画面上有维吾尔族的“皮尔”、“那孜库姆”、有柯尔克孜族的女子舞蹈,有塔吉克族的“鹰”舞,有蒙古族的“萨吾尔登”,有哈萨克族的集体舞,每一幅画面都浓缩着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脉络,每一幅珍贵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图片或者舞台剧照,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等各民族舞蹈的独特样式和艺术风情,它们在骄阳下呈现出的,不仅是美丽新疆、和谐新疆、与时俱进的新疆风貌,更呈现出的是新疆各族群众相互交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集体智慧。

  为了让前来参加舞蹈节的各国友人观赏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保护成果展,也为了让新疆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大饱眼福,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李季莲、新疆画院负责人白钢都没有少操心,他们一遍遍地策划,一遍遍地挑图片,一遍遍地选址布展,从最初的能体现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展,到这四个巨大的跨越民族界限的“舞蹈之柱”;从最初的新疆人民剧场门前广场,到现在的新疆艺术剧院大门口;从最初的几百张珍贵图片,到现在的浓缩着新疆各民族舞蹈发展史的巨幅彩喷,这中间的一次次变化,无不透露着主办方的用心良苦,这也是新疆近年来在户外举办展览的一次创新之举,更为本届舞蹈节的成功举办锦上添花。新疆文物系列展开展来博物馆感知文物之魅特写记者张迎春当中外舞蹈者们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旋风,让乌鲁木齐整个城市都舞动起来的时候,那些文物静静地躺在新疆博物馆的玻璃橱柜里,同样有着巨大的文化吸引力。

  7月21日,新疆博物馆同往常一样,人流不断。“青铜文明 中原瑰宝 河南夏商周出土文物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观众的眼睛。194件夏商周时期的精品文物,用它们浑身散发出来的珍贵的文明气息,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去追忆华夏民族曾经的辉煌,体味中华民族共同的文明,共同的根脉,共同的情感。

  “一部中原河南史,半部华夏中国史”。河南位于华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20多个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国家确立的重要时期。那时候,青铜文明是那么发达,制作水平之高、雕刻之精美,大有登峰造极之势。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就在这些遗存下来的各种各样的青铜器上说话,犹如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文明奇葩,开得那样鲜艳、灿烂。

  这些珍贵的文明,早在千年之前,被先民们长埋于地下。直到1928年考古队员们才慢慢揭开它沉封的厚土,撩开神秘的面纱。

  人们欣喜、欢呼、赞叹中国古老文明的美丽。人们欣赏、思索和研究中国古老文明的丰厚。半个多世纪,这些历史的佐证,就这样在人们的赞叹和思索中,在中原大地上呈现着,带给无数国内外观众文化冲击力。现在,当它们“坐”着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新疆时,同样给地处偏远的新疆人,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看完这个展览大厅,记者又来到另一个展览厅“瀚海霓裳——西域服饰的记忆”。那些从新疆自然干燥的气候条件中保存下来的近2000年的西域服饰文化遗存,让人读到西域服饰文化的源流,以及与中原服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交流融汇和创新发展的轨迹。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在馆内已经陈列了很长时间。这个展览从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统西域开先河、群雄争霸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一直到勇捷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汗国、大清统治新疆,分8个部分,展示了古代西域文化发展的脉络。

  还有 “永远和祖国在一起”、“新疆民俗风情陈列”及“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3个展览,有力地说明了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管哪个展览,都让我们从文物上,读到了西域和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读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在国际舞蹈节这样的艺术盛宴上,欣赏这些展览,使我们的心更加沉静,愿意学习和思考,从新疆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增加知识的厚度。



总共1页  1  

中国书画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