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书画资讯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
·范曾签名版收藏邮票
·北大教授高译所长到访中国书画..
·百度百科专访录制中国书画协会..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
·崔自默主席与影视演员画家李嘉..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推出聂..
·中国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白十源先..
·您手上收藏有流动性吗?疫情冲..
·艺术行业复工:展览重开只是起..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
·奥美之光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入会须知
·中国书画协会入会须知
 
书画资讯
中国水墨人物画颠峰之作《流民图》曾两度遭日寇黑手

 

《流民图》(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2米×12.02米),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在中国美术馆藏有一幅被誉为是“镇馆之宝”的绘画作品——蒋兆和(1904—1986)的《流民图》,它被称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最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中国绘画史上水墨人物画的颠峰之作。

  凭借这幅画,作者蒋兆和一举扬名,成了中国绘画史上无法忽视的画家;因为这幅画,蒋兆和赢得了一位大家闺秀的芳心,并最终成就了美好姻缘;也是这幅画,在首次展出时遭到了日伪特务、反动军警的盘查、禁展,之后又先后两次下落不明,最终只剩下半截得以存世……

  有人评价说,《流民图》的坎坷经历,在近现代艺术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它深深地影响了蒋兆和的一生,每每在关键时刻改变了蒋兆和的命运。

  为筹资绘杰作 他给人画像

  蒋兆和自幼出身贫寒,迫于生计开始从事绘画,在他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曾受到过大师徐悲鸿的亲自指点,在徐悲鸿的书房里学习达两三年之久,二人结下了深厚友情。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穷困潦倒的蒋兆和困居北京,靠给人画像维持生计。在这期间,蒋兆和曾徒步万里,在大屠杀后的南京、人间地狱的苏州、难民挣扎的上海,目睹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悲惨灾难,这让他深受震动,于是萌生了创作一幅画,“把沦陷区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灾难和人民盼望胜利的急切心情从画中表现出来”。

  1939年,蒋兆和完成了《流民图》的核心部分画稿。1942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

  但创作这样一幅巨幅作品,需要大量的资金购置纸、笔等绘画材料,请模特所需的开支数额尤其巨大,这让经济困窘的蒋兆和一筹莫展,绘画工作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

  1943年,蒋兆和以前的一名学生得知了他的困境,出面为他揽了不少替人画像的生意,还找来了“赞助商”。这样,蒋兆和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之后,正式开始了《流民图》的创作。

  蒋兆和的另一名学生负责为他寻找模特,其中既有许多当时生活在北京城的下层人物,如奶妈、保姆、街头巷尾的孩子等,也有当时的在校学生、教授、画家,有一些人得知了蒋兆和的创作意图后,义务给他当模特。

  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1943年9月,一幅长近27米、高2米的《流民图》画卷终于完成了。

  日寇多次对它下黑手

  《流民图》是蒋兆和1939年到1943年间创作的巨幅人物画,反映的是日军侵占我国土地,百姓遭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场景,有轰炸后抱着亲人尸体痛哭的老人,有被迫卖儿女的母亲,有逃难路上乞讨的儿童……这幅画也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百姓犯下重罪的铁证。

  相比于中国传统人物画一味追求的写意性和公式化,这幅《流民图》有着近几百年来少有的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一经面世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装裱时,为了不引起日本宪兵和伪警察的注意,工匠将画铺在胡同里,裱好一块就卷起一块。即使这样小心,还是招来了伪警察的注意:当时有许多人围上来观看,有人力车夫,有卖菜的,车上的乘客也下车观看。后来,一个伪警察骑自行车来到这里,气势汹汹地轰人,但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因为这画画的是他们的生活。在伪警察的盘查过程中,由于工匠应对机警,这幅画才避免了刚一面世就被查没的命运。《流民图》问世之后,在北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所以,在1943年10月29日《流民图》首次在北京太庙展出时,日伪当局在审查过程中多方刁难,以《流民图》之名太刺激舆论为由,勒令蒋兆和将其改名为《群像图》。但即使这样,在首展几小时后,仍被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勒令禁展。但侵略者的黑手无法阻挡人们对《流民图》的热爱,在遭禁展的当天,清场结束后,蒋兆和正要离开现场,一位监督收场的伪警察走到他面前,恭敬地向他敬了个礼。这名伪警察低声向蒋兆和说:“您让我们找回了中国人的尊严。 ”

  1944,蒋兆和携画去上海参加募捐助学展览,但在展后,一名神秘的强权人物从北平来到上海,伙同日本人开的储备银行副行长,将《流民图》“借走”,这幅巨作就此杳无音讯,失踪了近10年之久。

  1953年,有人在靠近黄浦江码头的地下室,发现了这幅损毁严重的《流民图》,此时,卷在外面的后14米霉烂不堪,残存的前半卷仅余12米。

  曾助两位大师修旧好

  《流民图》也深深影响了蒋兆和的人生轨迹。在北京首展时,《流民图》使蒋兆和获得了当时北京城的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的女儿、画家萧琼的青睐,她在参观了《流民图》画展后,冲破重重阻力,第二年就与时年40岁的蒋兆和结为连理。

  抗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对蒋兆和留在沦陷区之举的存有不解,徐悲鸿与他产生了隔膜,二人之间一度不相往来,后来看到了《流民图》的画册和照片,徐悲鸿这才了解蒋兆和在沦陷区创作的都是控诉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的画,并没有卖国,这才原谅了蒋兆和,并聘请他作了当时北平艺专的教师,解决了蒋兆和的生活和工作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后,蒋兆和这幅12米的《流民图》残卷成了会控诉的震惊世界的历史名作,他被西方的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可以同毕加索齐名的人物。

  1957年,蒋兆和应邀访问前苏联,半卷《流民图》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展出,前苏联人民给予高度评价,他被称为“东方的伦勃朗”、“东方的苏里科夫”。

  “文革”初期,《流民图》再次下落不明,蒋兆和也受到了冲击。 1978年,一名画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地下仓库,意外发现了这幅半卷《流民图》,经过和历史博物馆的交涉,这幅画重新回到了蒋兆和手中。《流民图》第二次失而复得。

  1986年,蒋兆和去世。1998年,其夫人萧琼将《流民图》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总共1页  1  

中国书画协会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